机构组织网上“身份证”:开启网络善治的切入点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4-10 】 【选择字号:

网络安全,不断加剧的身边威胁

  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各类机构组织网站,正在受到来自网络的各方安全威胁,且同政府和公益类网站逐渐增强的影响力一样,危害日渐深刻。

  美国“棱镜”计划的曝光,在震惊世界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互联网和国家信息安全产生了担忧。而在我国,随着政府和公益类网站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及政民互通的平台特性,使得一批不法法子对网站进行假冒,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形象,危害了民众的网络信息安全。

  据2010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报告显示,在5月一周时间内,中国境内有81个政府网站被篡改。这份报告曝光了近150个.CN恶意域名、5个恶意代码以及5个软件漏洞。《瑞星2011年度企业安全报告》称,政府网站成为易受攻击网站之一,被攻击植入木马量占15%。国家机关、涉密单位、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涉及国家机密和资金安全的单位遭到黑客攻击的技术含量、攻击频率都高于普通单位。

  《暂行办法》,顺势而谋的战略设计

  在网络安全看起来必须成为应时之策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2014年2月,互联网信息安全小组成立。2014年3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

  此次出台的《办法》明确提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网上名称,需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管理和核准,并据此进行域名注册和网站备案。经认证的网站需放置网上名称《标识证书》,便于公众判断网站的真实性。机构组织的“网上身份证”很好得诠释了《标识证书》的意义,透过这张“身份证”,机构组织、机构类型、机构地址、机构职能等信息一览无遗,可以有效防范和打击假冒机构组织网站。不仅如此,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站,其服务器记录了大量的域名注册、解析和访问、公众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而这些数据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办法》关于网上名称中域名的规定,对于我们掌握中文域名主导权,维护国家主权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安全,从“人人有责”到“谁来负责”

  对于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各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来说,互联网安全,并不应简单理解为“人人有责”,而应落实到“谁来负责”的角度考虑。

  正如前文所提,各类机构组织的网站安全问题,除去客观原因之外,政府、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领导干部缺乏足够的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对领导来说,不仅仅是“在其位,谋其政”,还应该“在其位,善其政”。具体到从网络安全措施入手,《办法》为广大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加强网络技术的革新与运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先从网上名称抓好,做好名称备案和网上标识工作,转变被动防御的局面,从理念和行动上同步提升网络治理水准。

  空谈误国,互联网安全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各类机构组织网站真伪涉及广大民众切身利益。切实从行动做起,为机构组织申领网络“身份证”,保护机构组织安全不受侵害,保障互联网安全,是每个具备理政治国基本理念的公职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

http://www.conac.cn/xwzx/hyxw/201404/t20140408_259225.html

编办概况